
据报道,美国商务部近期暂停美国核设备供应商向中国发电厂出售产品的许可证,美企业务价值数亿美元。特朗普这是又要搞事情?
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中美关系就再度陷入紧张局势。从最初的关税谈判到如今的核电领域发难,美方一系列动作令人目不暇接。原本中美在日内瓦就关税问题达成初步协议,可话音未落,特朗普政府就开始小动作不断,让人不禁怀疑其合作诚意。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为何突然在核电领域对中国出手?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与经济考量。一方面,特朗普代表共和党利益,而共和党背后是传统能源企业,包括核电企业。今年5月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放开美国国内建核电站限制,还批了4000亿美元预算,意图重振美国核电产业。在此背景下,限制对华核电出口,可为本国核电企业腾出市场空间,减少潜在竞争。另一方面,美国向来视中国为“战略竞争者”,在核电领域,中国近年来发展迅猛,核电技术与产业体系逐渐领先全球,这让美国深感威胁。美国试图通过限制设备出口,延缓中国核电建设步伐,遏制中国在该领域发展,维护自身在能源领域的霸权地位。
展开剩余72%此次禁令对美国核设备供应商如西屋电气和艾默生影响巨大。西屋电气技术应用广泛,艾默生为核工业提供关键工具,过去中国市场为它们带来丰厚利润,中国订单利润占西屋电气营收相当比例。如今禁令之下,这些企业价值数亿美元业务受阻,未来在中国市场也可能被边缘化,甚至面临被踢出中国市场风险。
“华龙1号”(资料图)
对中国而言,禁令对在建核电站项目有一定影响。按原始设计,部分核电站重要系统和部件由美方供应,突然断供会使项目进度延缓。但从长远看,影响有限。中国核电设备国产化率已超85%,自主研发的“华龙1号”等核反应堆受影响较小。对于美方断供设备和材料,中国已有国产替代方案,只是在核电站级仪表和高端密封件方面还依赖进口,且国产设备投入使用需严谨认证过程。此外,中国在核电方面与俄罗斯、法国有长期深入合作,可借助这些合作填补技术空缺,保障核电产业持续发展。
其实,这不是美国第一次在对华政策上出尔反尔。在国际贸易中,美国频繁上演政策突变戏码。此前在中美贸易谈判中,特朗普政府就多次在关税问题上反复横跳,一会儿威胁加征关税,一会儿又释放谈判信号,朝令夕改的行为严重损害其国际信誉,让各国对其信任度大打折扣。如今在核电领域故技重施,再次暴露其在国际贸易中的霸权思维和不负责任态度。
稀土矿(资料图)
面对美国的种种行径,中国并非毫无还手之力。中国手中握有一张王牌——稀土。中国控制着全球约90%的中重稀土精炼产能,85%左右的分离提纯技术专利。美国35种关键矿物里,有32种依赖中国供应,进口量占比达87%。稀土在现代工业,尤其是军工领域作用关键。每架F-35战机需约417公斤稀土材料,美国海军主力舰艇“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每艘约需2359公斤稀土。一旦稀土供应受限,美国现役武器装备维护和更新将陷入困境,五角大楼库存稀土仅够维持半年,武器系统所需锑仅有19%可在中国以外获得。此前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美国军工巨头如波音公司曾预警新型引擎交付可能中断,洛马公司F-35生产线也因稀土供应问题面临困境,致使日本订购的F-35B延迟交付,波兰订单削减。
美国也深知稀土重要性,一直试图自建稀土产业链摆脱对中国依赖。但由于政府政策交接变化、市场投资意愿不足等因素,多年过去仍未成功。建立新稀土供应链繁琐且成本高昂,中国在稀土产业规模和供应链完整性上优势明显,难以被复制。2023年,中国将18项稀土萃取分离关键技术纳入出口限制技术目录,使美国在稀土冶炼方面面临技术瓶颈,即便能开采稀土,也缺乏关键技术加工,还需等待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在当前紧张中美关系下,这几乎不可能实现。
除核电和稀土领域,美国近期在贸易方面小动作不断。美国商务部计划对商用飞机及其零部件征收新国家安全关税,这一举措遭到中国、墨西哥、日本、加拿大、瑞士、欧盟以及全球多家航空和航天公司反对。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代表众多公司警告,此举可能引发航空安全和供应链风险,增加市场假冒零部件数量,导致机票价格和运费飙升,损害航空供应链复苏。美国工会虽支持关税和国内生产配额,但其背后是上万航空工人就业问题,而美国航空航天就业人数近年来持续下降,反映出美国航空产业自身问题并非靠关税就能解决。
发布于:江苏省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