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金山区朱泾镇临源居民区,大病初愈的独居老人王阿姨再也不为“做饭”问题犯愁了。每天中午,社区志愿者都会把荤素搭配的热乎饭菜送上门来。
“零利润”为全镇6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爱心助老送餐服务——这是朱泾本土企业家李长虹长期坚持的公益项目。每天早上6点,他掌舵的酒店后厨就开始精心准备食材,近午时分,300份热饭热菜被准时送到全镇19个社区的老人手中。12年来,酒店已累计配送38万份助老餐,补贴金额达370多万元。
从乡村小作坊到国际供应链,从农门小学徒到优秀企业家,李长虹用半生时光践行自己朴实的信条——最珍贵的成功,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把温暖传给了多少人;最动人的坚守,不是站得多高,而是没忘记自己从哪里来。如今,他一方面以精益求精的匠心持续耕耘产业链,另一方面则把更多精力放到了“反哺“乡里上,亲自操心着员工福利、老人用餐、村民看病等点点滴滴的“小事”。

从乡村小作坊到全球优秀工厂
李长虹是上海永太服装(金山)有限公司和广缘大酒店的掌舵人,也是朱泾镇大茫村村民口中那个“没忘本的孩子”。
这个从农门走出来的企业家,人生起点写满了艰辛——16岁时,父亲病逝,一家五口挤在不足20平米的农屋里,家徒四壁,围坐吃饭时也只有三张矮凳。“我习惯了站着,把凳子让给弟弟们。”回忆起那段艰难岁月,他的眼底泛起波澜。
作为家中长子,为了养家糊口,他辍学进了村里服装厂,从最基础的剪线头学徒做起。因为个子矮,他不得不垫两块砖才能勉强够到工作台。“在家练功的缝纫机是借来的,布料要走去十几里外的镇上买。”就在最困难的时候,老书记经常来关心他的生活,乡亲们也时常送来自家种的蔬菜,老师傅们更是手把手教他技术。这些点点滴滴的温暖,在他心中埋下了回报社会的种子。
1997年,李长虹带领35名同乡创办永太服装。从一家乡村小作坊起步,他秉持“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信念,用心经营,逐步将永太发展成为优衣库的全球核心高端外套生产基地。如今,工厂规模达到了36500多平方米,员工数量达800余人,年产量达140万件,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对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李长虹说,从选料到成品,全程严格把关。连续多年,永太生产的高档外套以稳定的质量和良好的信誉,实现了零次品、零投诉、零延期的优异记录,赢得了客户的广泛信赖。
多年来,企业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全国纺织行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他创办的广缘大酒店也从最初只有3张桌子的小餐馆,发展成为服务社区的综合性高端酒店。两家企业的稳健发展,为他践行公益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关爱员工到心系乡亲
“员工比订单重要”“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财富”……10多年前,李长虹就把这些话挂在嘴边,并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员工的关爱。
关爱体现在诸多细节中:公司不仅为所有员工足额缴纳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甚至对达到退休年龄但社保未缴满15年的员工,仍继续聘用直至缴足年限;为员工建起咖啡吧、健身区,组织全员健康体检、安排优秀员工旅游;设立专项助困资金,及时帮扶生活有困难的员工……也因此,永太的员工流动率长期低于1%,许多员工即便到了退休年龄,仍不愿离开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2022年,永太荣获“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次年,李长虹也被授予“第一届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先进个人”称号。

2014年,朱泾镇在调研中发现一个令人揪心的现象:全镇有近200名独居、高龄老人面临“吃饭难”问题。这些老人中,有的行动不便无法买菜做饭,有的舍不得花钱外出就餐,还有的因身体原因需要特殊饮食。当镇党委、政府找到李长虹商讨助老送餐项目时,尽管深知其中的困难与挑战,他仍然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重担。
自那时起,广缘大酒店开始以“零利润”为全镇6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爱心助老送餐服务。10元、15元、20元三档套餐,价格实惠,却做到了可口、丰盛。各居委会也主动承担起配送任务,将热乎的饭菜送到老人家中,在传递爱心的同时,也通过每日的“敲门行动”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和需求。
事实上,助老送餐项目运行以来,遇到过不少挑战。李长虹为此专门开办了自己的农场,确保食材新鲜可靠。“老人家的健康开不得半点玩笑,我们必须从源头把关。”他还经常带着厨师团队走进老人家里,细心询问口味偏好,实时根据用餐反馈调整菜单。
面对亲友和同事对亏损的担忧,李长虹总是坚定地说:“就算亏钱,也绝不会影响酒店正常运转和员工待遇!”12年来,这份温暖从未间断,迄今酒店贴补金额已达370多万元,但李长虹从未后悔:“老人们吃得满意,这笔钱就花得值。”这份执着与担当,让他在2016年荣获第七届“上海市慈善之星”称号。
善行传承: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2019年,李长虹被聘为大茫村“名誉村主任”。村民们知道,这个主任不只是挂名,而是实实在在的自家人。
大茫村位置偏远,老人们去市里看病要转几趟车,来回就得耗上一天时间。李长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几番联系,最终成功牵线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的专家团队线上坐诊,还自掏腰包在村里建起了远程医疗点。

现在,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家,溜达着走到村活动室,通过视频就能请市里的专家给看病。庄大爷逢人便夸:“以前胸口闷得慌,要去市里检查,儿女都得请假陪着。现在好了,走几步路就能让专家给瞧瞧,连药方都开好了!”
知道老年活动室是乡亲们最爱聚的地方,他从2008年起就免费供应茶叶,17年来光茶叶的供应支出就达40多万元。“农村老人乐趣不多,农闲时就爱聚一起喝个茶,一杯热茶下肚,聊天才有滋味。”如今,活动室里总是茶香四溢,老人们捧着热气腾腾的茶杯,提起老李家的长虹,总会竖起大拇指。

他为乡亲们做得还远不止于此。村里的网线像蜘蛛网一样杂乱,存在安全隐患,他主动与村委会对接推进“理线清网”项目;看到大学生就业难,他设立专项创业基金,给年轻人创业的底气。如今,他通过镇上“传帮带”项目认下的徒弟,已经将产品卖向了海外,今年销售额可达3000万元。“每次她来报喜,我比自己赚了钱还高兴。”李长虹笑着说。据统计,近年来,李长虹个人为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资捐物500多万元。
作为朱泾镇商会会长,在李长虹的带动下,朱泾镇30多位非公企业家相继加入了“名誉村居主任”行列,他们为村里修路装灯、给小区建文化广场,掀起了一股企业反哺社区的热潮。让他欣慰的是,儿子李斌也追随父亲的脚步,成为了一名“名誉居主任”,时常与他探讨基层治理的创新之道。“我爸常说,自己做得还不够,公益不是一时的事,要一代代传下去。”李斌说。
在李长虹的感染下,永太员工们也自发参与公益行动。朱泾镇第一敬老院经常收到署名“永优普工”的匿名爱心包裹,后来才知道来自永太旗下子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跟着李总做公益久了,自己也想尽一份力。”员工简单的话语道出了最真挚的情感。
李长虹对于匠心、善心的坚守,如同老年活动室里乡亲手中那杯茶,一直陪伴,香气袅袅,温暖绵长。
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